​还记得当年的“黑色七月”吗?

2025-04-15 03:28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还记得当年的“黑色七月”吗?

近期省厅正式公布:2020年陕西中考将于2020年7月17-19日举行。这是继高考顺延一个月后,又一重大决定。对于家有考生的广大家长朋友来说,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但同时压力又会陡然上升,面对两个多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缓解压力,调整状态,轻松应考就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作为一名过来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百感交集思绪似乎一下子回到了20年前自己的高三时代。那时候的高考中考时间就在七月,但凡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有一种真真切切的感悟,那真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历练。于是许多人都喜欢把这个奋斗的过程戏称为“黑色七月”,因为这个过程既有同甘共苦,攻坚克难的同学情、师生谊,也有伴随着高考放榜后金榜题名时的欢呼雀跃和名落孙山时的惆怅,失落与彷徨。于是后来便演化成为高考前漫天飞舞的撕书狂欢,这既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种态度!虽然笔者并不赞同这种做法但也能够理解。接下来我就想结合自己当年的经历以及从教近二十年的所感所悟谈一些自己对后一阶段复习备考的思考和体会。

我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由于家里农活繁重,再加上父母文化水平有限,所以从初中开始我自己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由我自己决定,那时的我可能比现在的孩子还更单纯,压根没有中考、高考的意识,只是想着自己一定要走出大山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再加上二伯家的小哥大学毕业归来给我们带课,一下子让我找到了方向,以后也要成为这样的人。于是从初中开始我的成绩才开始起色,并逐渐赶了上来,直到最后稳居班级前三名。回顾自己初中的经历,我个人觉得促使自己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你首先得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得知道你来这里是为了什么而来,这才是增强你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源泉。

在初二时期,远在蒲城的大姐家的儿子转到我们学校上初三,虽然差着辈份但年龄上的接近让我们有了许多共同语言,我在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他也不负众望考上了铜川师范,于是他自然成为我初三奋战的目标,我至今仍然记得99年师范的录取线是380左右,按照我的成绩应该问题不大,于是自己就有所放松,甚至在中考考场上还有过打瞌睡现象,最终自己的中考成绩也达到了心理预期考到了380,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年的录取分数线一下子提高了30分,致使自己的师范梦彻底破灭。悲催的是自己也没能通过市一中的考试,万念俱灰的自己心情差到了极点,那一年自己就已经体验了什么是“黑色的七月”。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无路可走的自己干脆直接放弃了去县城上高中的打算,直接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县二中就读,从此开启自己的高中生涯,经历中考失利的自己更懂得了时间的宝贵,从一开始就抱着向先进看齐的心理,每天除了按时上课外,就是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抓紧学习,由于自己晚上瞌睡多,熬夜效果不好于是自己就暗暗给自己定了一份计划,每天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当别人还在梦乡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在大声读书了,有一段时间往往都是我都读书一个小时了其他人才陆续起床,看到别人姗姗而来自己就特有成就感。后来慢慢的就养成读书的习惯,中午下午吃完饭自己都会利用时间去操场读书,甚至有时周末不回家自己干脆就那本书去学校外面的小河边和山上去彻底放飞自我大声的进行诵读。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有时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就想办法按自己的理解去分析解读后进行记性,然后在后面的练习应用中在不断完善提升。那时的学习更多靠的是自己,要想提高成绩除了肯下功夫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爱思考,肯钻研!比如对于数学学习由于性格原因自己并不太喜欢主动找老师请教交流,遇到问题更多是靠自己的思考和钻研,有时遇到一道难题可能思考一整天也没思绪,于是就放下来去做其他事情,有时可能在吃饭的途中一下子就有了思路,于是自己就迫不及待的冲回教室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哲学上讲,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相统一,我们要坚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初中时代的我没有做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不得已选择的上高中,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人没想到的是自己无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从01年开始大学扩招中考改革,好学生不再以中考为目标,纷纷选择考取大学,高考热成为一时潮流。自己最终也不负众望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想!

纵观诸如自己的哪些放养式初高中求学经历,现如今的你们应该感到很幸运,更应该珍惜大好青春年华,不负韶华,砥砺奋进。请记住,每天真正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