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后,作弊有多严重

2025-04-15 12:07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上了大学后,作弊有多严重

一、作弊会自断前程

1主修课程,主修课程基本上都需要考试,学生以学为主,学习是主业,还是要兢兢业业、日复一日的去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要想着投机取巧,风险极大,抓住了最低是往你档案袋里放红头文件,严重的还有开除学籍,想想寒窗十二载不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而好工作一般都是有学历限制的,一旦取消学籍几乎这一辈子就毁了,因为你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都要看你的档案的,你要是作弊,被放了红头文件,考公务员还是事业编几乎都没机会,断了自己的仕途,别的用人单位要求学历的,你被取消了学籍,只能去做简单机械的重复的劳动工作了,想想是不是很悲哀,所以就在平常好好学习,不要投机取巧寻求舞弊。

即使当时没学习好,宁愿挂科也不要作弊,因为挂科还可以补考或者重修,唯独一个高压线不能碰,就是舞弊,一旦被发现,那么等待自己的就是相当严厉的处分,后续的补考或者重修的时间比较长,足够你用来好好复习了,如果你是期中考试挂的科,一般是在这个学期期末再去补考,下学期再重修,当然能补考过就补考过,要是重修还得拿钱,买自己的学分,况且及格并不那么难

2其他专业的考试学习也需要考试,也不要作弊,例如金融财会专业的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舞弊考生和替考人员都要进行处罚。替考人员或者舞弊考生如果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由当地财政部门吊销,舞弊考生和替考人员2年内都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像注册会计证书--CPA,被抓住作弊2年内是不能考试的,要是你在校没考这个证书,就业单位要求这个证书,很急需就很麻烦,而且这个证书很值钱,据说考这个证书的都月收入过万,有很多证书都是可以挂靠的,很值钱,要是这种证书作弊,完全是白花花的银子,每月一万,你工作得浪费多少钱了。

二、上大学时候,道德修养很重要

上了大学,更多的是做人做事,如果你作弊,会给人降低你的人品分

1交友,古语有云,德不孤,必有邻。朋友也是这样,交朋友你可能慢热,但是最终长时间维持友谊是因为相互的道德品质的吸引,青少年想形成自己的优秀圈子就要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优质的朋友圈会带来一系列的好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可以看看作弊的人的朋友阶层有多差!

2考试学习,更考验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了。也许作弊在学霸那里毫不起眼 ,但是对于闲散同学有极大的吸引力,想跃跃欲试,想碰碰法律的底线,这种人的心理活动是只要逮不住我就行,心存侥幸,希望碰见一个比较宽容的老师监考,这样就逮不住我还能及格,但是你也要看监考老师,这是一个几率问题,万一碰见一个比较严格的监考老师,辛苦寒窗十二载就废了,就像最近的哈工大作弊学生被取消学籍,多可惜!

三、法律是最低的底线

可能一个人的道德底线无穷高也可能无穷低,记住法律永远是最低的底线,去限制你最低俗的违法行为,例如从前几年的广财学生因作弊被开除学籍到近几天的偷外卖某大学生被刑拘再到今天哈工大作弊被取消学籍,教育部以及各高校对考试作弊的态度是“零容忍”。

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布通知,要求各高校狠抓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从前“严进宽出”的本科教育如今正向“严进严出”转变。

早在2015年,教育部在官网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情况,并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新规首次明确提出学校应当建立学生诚信记录,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同年12月24日,厦门工学院的3名学生在考试中因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遭到了开除学籍的处分。据统计,该学院本学期共有6名学生因作弊被开除。

2020年1月,广东财经大学的某学生因期末两次作弊被发现,遭到开除学籍处分并报学校审议决定,该课程考试成绩以零分计。

在校期末考试作弊的后果是开除学籍,在国家考试中作弊就涉嫌违法了。自2015年起,考试作弊被纳入到了刑法中,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作弊即等于违法。2019年9月3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一条规定:对在高考、研究生考试以及司法考试等4大类“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严厉惩治考试作弊犯罪。

总结:好好学习,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不好好学习挂科甚至重修也不要作弊,作弊惩罚太重了,是诚信问题,国家对此零容忍,不要触碰法律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