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巨丑孙嘉诚:凭什么丑化我?

2025-01-08 03:46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雍正王朝》巨丑孙嘉诚:凭什么丑化我?

《雍正王朝》里的孙嘉诚

看过清朝历史大剧《雍正王朝》的人,无一不对孙嘉诚有深刻的印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丑”,他的忠烈、他的胆识、他的刚正,全部被压在了那张滑稽可笑的丑脸下面。而且,这个丑角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雍正皇帝派他去西北协助年羹尧推行火耗归公和治理经济,结果却被刚愎而狂妄的年羹尧杀了!这也是导致雍正皇帝对年羹尧失去耐心、杀心顿起的直接诱因。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孙嘉诚这个人?如果有,原型是什么样的?

孙家淦画像

答案有点复杂,首先,清朝大臣中并没有一个叫孙嘉诚的人;但是,孙嘉诚却有原型,他的本名叫孙嘉淦——就在《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写的剧本中,就出现过笔误,直接把孙嘉诚写成孙嘉淦了。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孙嘉淦和《雍正王朝》中的孙嘉诚,有哪些异同呢?或者说,《雍正王朝》里的孙嘉诚,到底哪些是符合历史上的原型?哪些又是艺术加工呢?让我们一一道来。

孙嘉诚告诉年羹尧:我脾气也是改不了的

第一点,说长相。

《雍正王朝》中的孙嘉诚,其丑无比——从剧情上看,他应该是进士出身,和后来任直隶总督的李绂是同年。如果孙嘉诚真像电视里演得那样丑的话,能否通过考试都很难说,毕竟将来有站在朝堂上和皇帝对面的可能,仪表堂堂的人才是更有出头之日啊。

历史上的孙嘉淦也许并非像潘安宋玉那样玉树临风,但绝不像贾兆冀老师诠释的那般丑,从现在能够看到的的他的画像和塑像,都和一个丑字挨不上边儿。

这一点,《雍正王朝》塑造的丑角孙嘉淦和历史原型出入很大。

孙嘉淦塑像

第二点,论官职。

孙嘉诚和大司徒(户部尚书)阿灵阿发生冲突时,他的官职是户部云贵司主事,正六品;后来宰相张廷玉亲自到孙家去见孙嘉诚,提升他为都察院山西道御史,升了一级,从五品(实际上各道监察御史升为从五品自乾隆时始)。自始至终,孙嘉诚都是一个中基层的小官,就算后来雍正皇帝让他跟年羹尧去西北,也并没有给他个总督或巡抚这些一二品大员当当。

而历史上的孙嘉淦,官运则要好得多,是清朝著名大臣,在《清史稿》中有传。他中进士是康熙五十二年,先在基层混,后来塔升做顺天府尹(北京市市长),之后又在宗人府、工部、刑部、吏部等部门当二把手侍郎,接着再升至都察院、刑部、吏部和工部当一把手尚书,也干过直隶总督,他的最高职位是丛一品的协办大学士,副国级,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

从官职上看,《雍正王朝》塑造的人物形象和原型也有很大出入。

历史上的孙嘉淦本应该是红顶子

第三点,看死因。

《雍正王朝》中的孙嘉诚死于年羹尧之手,年羹尧自从西北立功,已经忘乎所以,人臣的体面都不顾了,简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又哪在乎一个小小的孙嘉诚?而孙嘉诚,本来就对飞扬跋扈的年羹尧看不惯,曾经联合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上折子参他,更兼孙嘉诚嫉恶如仇,宁折不弯,因此才被年羹尧所杀——他的死也促成了雍正皇帝痛下决心,决意处死年羹尧。

历史上的孙嘉淦的死,和年羹尧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他不仅活得比年羹尧长,连雍正皇帝都没有活过他,孙嘉淦死于乾隆十八年,终年71岁。那个时候,雍正皇帝已经崩于畅春园18年,而年羹尧则早长眠于杭州城门楼下27年多了。

从死因上看,《雍正王朝》改编的最离谱,少让人家活了至少三十多年。

《雍正王朝》中,孙嘉诚死于年羹尧之手

第四点,评谥号。

《雍正王朝》里,孙嘉诚死后,尽管有总理王大臣级别的亲王和上书房几位宰相大人亲往祭奠,但没有谈到谥号问题,毕竟谥号一般只给重要和有名望的高官,孙嘉诚级别不够,可以理解。

而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孙嘉淦,则因其是三朝老臣,深孚众望,又是出身翰林,因此符合要求,被谥“文定”,算是一个不错的谥号。历史上获得”文定“谥号的,远有苏轼的弟弟苏辙,近有明朝的宰相申时行、宰相科学家徐光启,以及后世的晚清运动领导人沈桂芬……

谥号问题上,《雍正王朝》没有提及,历史上却真实存在。

孙嘉诚死后,以允禩为首的亲王和宰相们亲往祭奠

第五点,考政绩。

《雍正王朝》中的孙嘉诚,刚直正气,共有四大贡献。一是不畏权势,敢于直怼大司徒阿灵阿和总理王大臣八王允禩,直陈雍朝制钱中铜和铅的比例背后的潜规则;二是关键时刻提醒张廷玉上书请斩亲弟张廷玉;三是不畏年羹尧的势力,敢于上书弹劾其无人臣之礼;四是勇于以身饲虎,亲赴西北推行火耗归公。

历史上的孙嘉淦,贡献远不止上述几点。真正的孙嘉淦也很正直,敢于犯颜直谏。雍正皇帝即位之初,他就上书请新帝”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雍正问左右:“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大学士朱轼为救孙,慢慢说道:“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雍正听了也笑:“朕亦且服其胆。”孙嘉淦奏请放宽酿酒,利于手工业发展,民生亦有益;也曾作为司法部最高长官(刑部尚书)赶赴郑州处理冤假错案,成功而还;乾隆帝即位之初孙嘉淦上《三习一弊书》,被誉为清代“奏议第一”……

所以,从做官政绩上看,《雍正王朝》没有对孙进行深刻描写,但行事风格倒是与历史上真正存在的孙嘉淦十分一致。

雍正皇帝为年羹尧和孙嘉诚讲和

历史上的孙嘉淦是一代名臣,很刚正,也很自律,曾经尝试著书立说阐述春秋大义,书成之后自感不足,又毁版不出了:尝著书述《春秋》义,自以为不足,毁之。如果让孙嘉淦看了《雍正王朝》,也许除了对电视剧“丑化”自己不满外,其余还是比较认可的。但真正让孙嘉淦“自律”又“不自安”的,是另外一件事:

乾隆四年,京城里流传说假托孙嘉淦弹劾当朝宰相鄂尔泰和张廷玉的奏折;乾隆十六年,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一份假托是孙嘉淦所做的奏折在很多地方流传,斥责皇帝无道,这是乾隆年间一大离奇案件,最后也没有彻查清楚。当然,乾隆知道这事儿和老孙头无关,没有追究他什么罪责,但从此之后,孙嘉淦更加谨小慎微,两年之后,就去世了。没有证据表明他的死和这件事有关,可也没有证据表明和此事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