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看上去高大上,实际上都是骗人的BIM噱头和伪概念

2025-04-15 18:58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10个看上去高大上,实际上都是骗人的BIM噱头和伪概念

BIM圈现在一大怪象:假BIM到处横行肆虐,真BIM却无地生根。

每个人知道BIM这个名字的途径都不一样,有些人在网上看到的,有些人是被“不良机构”忽悠的,其实压根没有深入的了解BIM究竟是什么!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建设项目,需要用到的BIM顶多也就是建模、管综为止,但是在许多骗子专家,硬生生的把一个三维模型套上数字化的外衣,编出一堆目前BIM技术还不成熟,且不能落地的概念坑蒙拐骗,给这些数字化噱头和伪概念套上一层BIM外壳,其实这些“假BIM”并不能真正解决传统方法中存在的任何问题。

整理了10个看上去高大上,实际上都是骗人的BIM噱头和伪概念。

01正向设计

我一直不明白BIM在设计院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系统原理设计是用各种专业软件+CAD制图,设计院本身又不做空管,管综是一塌糊涂,各设计所出来的系统专业图最后再让BIM部门翻一次模,连施工单位都嫌弃设计院的BIM垃圾落不了地,居然很多设计院整天还在喊他们家在搞BIM正向设计,感觉妥妥地是对“正向设计”四个字的侮辱。

02BIM平台

这几年,指尖君接触到的所有BIM平台,都说自己是搞数字孪生的,这智慧那运维啥的,用数字和智慧的方式解决项目进度、质量、安全、资金。。。反正我现在听到什么BIM平台,给我的第一反应是骗子又出来了,赶紧躲着走吧。

03快速翻模

最过无耻莫过于快速翻模,本来很多BIM小白以为翻模就是BIM了,无耻商家找人写几行代码,做个Revit小插件就号称可以实现BIM快速翻模,CAD进去BIM三维模型出来,这人工智能真把人下巴给惊艳掉,很多刚入行的BIM小白被忽悠得一楞一楞的,反正BIM老炮调管综都上过当,还是相信自己一砖一瓦建的模型靠谱。

04BIM工程算量

用BIM来算量,反正谁用谁知道,就是一彻头彻尾的假概念。什么算量软件、算量插件连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某些算量插件要求是,建模的时候得按他们软件的字段、编码、命称去建模,导进算量软件里面才能算量,否则就识别不了,搞了这么多年BIM,现在我都不跟总包方提有BIM算量这一应用点了,自己都觉得这玩意毫无意义,骗人的。

054D施工模拟

感觉4D施工模拟整出来的动画视频,很适合给领导看阿,除此之外,一无是处。一个工地的施工进度和状况,每天都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但施工模拟感觉是一个人的江湖在自嗨,要是谁相信靠一个动画来指导施工现场,不是脑袋生锈了就是被驴踢了。

06轻量化

手抱ipad,用着轻量化后的BIM模型,在现场去指导协调施工进度,想想就拉风。很多BIM咨询单位和总包单位的PPT里面也有这样的照片,指尖君以前跑现场很多,觉得拿个手机去施工现场都不方便,抱一个ipad进去指点江山,先不说有没有网络,就那阴暗潮湿的环境,现场真要有问题,还不如赶紧回办公室看一下图纸简单得多。

07BIM+装配式

装配式这个概念本身就足够扯淡了,喊了这么多年,项目还是在按传统的施工工艺,什么数字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安装,说得天花乱坠,指尖君接触了几个装配式机房项目,无非就是把焊接场地从现场焊接换成了一个二场地焊接,再拉过去安装,桥架、风管本身就是成品或半成品了,至于其它丝扣、卡箍管道,压根就不需要什么装配式,跟BIM更是一毛钱关系没有。

08运维信息LOD500

这个概念原本是美国建筑师学会为了规范BIM参与各方及项目各阶段的界限,使用模型深度等级来定义BIM模型中的建筑元素的精度。除最终确定的模型尺寸外,还应包括其他竣工资料提交时所需的信息,资料应包括工艺设备的技术参数,产品说明书、运行操作手册、保养及维修手册,售后信息等。要让我相信LOD500的存在,除非你先整个LOD500的模型让我见识一下,给我扫下盲。

09BIM报奖

一直没想明白,挤破头皮去报奖,BIM比赛为哪般?要知道国内牵头,所有举办这些BIM报奖的单位和组织,几乎全是自封的齐天大圣,没有一个是政府部门或民政部门批准的官方的组织举办的,换言之,你费尽千难万苦,花钱花时捧回来的什么BIM奖杯,也许只是某个BIM团体小组织、某个软件协会、BIM咨询单位、学校某个老师开的培训班。。。给你发了一个成本不超过20元的证书,没有一点权威性和专业性。最主要的是,人家是要收会员费的,这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鲁班奖、长城杯如果说这是实力的体现,什么BIM二等奖、一等奖,这跟你BIM做得好不好毛关系都没有,都是可以暗箱操作的。

10BIM证书

一些无良机构以证书兼职出去躺着不动也能赚钱为噱头,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某些机构就以此极力鼓吹,甚至有些机构宣称他们的BIM证书一年就能拿几万到十几万,有些人被这个诱饵成功蒙蔽了眼睛,殊不知,这是早就明令禁止,而且BIM证书并没有传说的那么抢手,企业也没有非常急缺这个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