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中国城-古城六安

2024-12-10 17:36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魅力中国城-古城六安

六安地处江淮之间,位于安徽省西部,俗称皖西。在古氏,它既是沟通南、北文化交流的通道,又是东西文化交汇的枢纽。优越的自然条件、富庶的物产资源,使生活在这块沃土上的皖西先辈,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异彩纷呈,令人瞩目的古代文化。

五千年的文明,绵延千古不绝。它曾融华夏大国之雄浑,集长淮瑰宝于一身,每一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物古迹。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六安人民的骄傲,是六安人民对人类文明史的杰出贡献。

六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邦。见诸史册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的帝尧时代。今天的六安别称皋城,是古皋陶的封地;夏时为六国,秦时设六县;楚汉纷争时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都城即在六安市城北十五里的西古城。舒城县自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为一些子爵如舒庸、舒鸠、舒龙、舒鲍等群舒散处。霍邱县又称蓼城,春秋时乃蓼国属地。

霍山县春秋属楚,汉为潜县地。千百年来,这里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发生在这里的不少战事,直接决定当时的战争局势,对中国历史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如吴楚相搏,楚汉相争,三国鼎立,两晋及南北朝的烽火,五代十国之乱,明李自成起义,清太平军和捻军起义。历代重要兵事无不涉及皖西。在这块热土上,孕育了无数历史名人和英才俊彦。

上古时,有与尧、舜、禹并列被后人誉为“四圣”之一的皋陶;春秋时有功德无量的楚国令尹孙叔敖;汉代有一代枭雄淮南王英布、开巴蜀教化之风的文翁、三国名将周瑜等各领一代风骚;宋代有名冠“宋画第一”的国画巨擘李公麟; 明代有我国兽医学鼻祖喻本元、喻本亨;清代有一代帝师孙家鼐。他们在皖西的史册上留下了行行墨迹,殷殷印记。

六安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境内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从新石器起的夏、商、周各个不同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多达350处,遍布整个六安地区。遗址之多、分布之广、时代之早,延续之长为我省罕见。这一文化现象,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引起全国学术界的关注。

1934年冬,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王湘、李景聃率先在寿县一带进行了史前遗址的调查,拉开了以皖西地区为代表的淮河流域夏文化研究帷幕,1982年之后的几年中,北京大学考古系先后在六安、霍邱重点调查,部分发掘了新石器至夏商遗址多处, 皆发现有相当二里头(中原夏文化的代表)的文化遗物,当考古工作者为其遗物拭去历史的尘垢,发现测定年代与皖西古代史上的“皋陶时期”大致相符。

有学者通过皋陶族系南迁的历史背景分析和斗鸡台遗址诸多文化因素的比较, 印证了在新石器时代后期来自山东的皋陶部落的南迁定居六安与本地土著部落融合的历史传说,进而得出以斗鸡台夏文化遗存为代表的文化类型是皋陶族系与六安居民创造的共同体的物质文化结晶的推论。“皋陶是信史”。这一学术观点已成为研究皋陶文化的学者们的共识,皋陶作为中国法制的鼻祖,是华夏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六安是研究楚文化的重要区域。楚国历史与文化,是一个古老而新颖的课题。在先秦诸国中,楚曾列为春秋五霸、战国七强,先后灭国六十余。是一个曾占有当时“天下之半”而标榜于史的泱泱大国,它很早以来就受到了历代史家的重视,为自古至今的治史者所乐道。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人们所知道的楚文化只是哲学上的老、庄和文学上的庄、骚。至于把有限的文献和无限的出土文物结合起来,对楚文化作全面的研究,则是在近半个世纪内以研究楚国最晚期的遗存而揭开序幕的。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者对六安境内的楚文化遗址、遗物的调查发掘,对于追溯楚国晚期历史文化,推动六安楚史和楚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六安是安徽的文物大市。境内分布着各类地面文物1700余处, 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古建筑、古墓群、古城址、古战场、古迹名胜灿若星河。其中既有辅佐舜禹为帝业而劳卒的皋陶墓;还有建于春秋时被誉为“天下第一塘”的安丰塘;不仅有以汉淮南王刘安、淝水之战、豆腐发源地而名扬天下的八公山,又有功冠诸侯,风云一时的汉英布墓和东城都遗址;还有饱经苍桑、巍然耸立的宋代摩青双塔,以及规模宏伟、富丽壮观的坛庙、寺观等等。

此外被各地誉为“名胜八景”的自然景观也是美不胜收。目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8处。现已拥有馆藏文物2万多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近万件。大到国之瑰宝楚大鼎,小到弥足珍稀的宋·金钱等文物珍品300多件。数量之多、品类之全、级别之高,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

六安是革命老区,将军之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六安革命斗争如火如茶。金寨县早在1924年就成立了中共党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立夏节暴动和六霍两大起义,即发生在现今金寨县境内的丁家埠和燕子河、麻埠等地。并诞生了三十二、三十三师两支工农红军,创造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一十鄂豫皖苏区;六安、霍山、霍邱、舒城等县从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起,也都相继成立了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六安地区纷纷成立了“抗日动员委员会”,安徽省抗日动委会就设在六安城文庙。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踏遍了皖西大地,六安的城北小学、舒城的天主教堂、金寨的下楼房都是他们曾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三十年来的革命斗争,六安地区始终红旗不倒,有30万六安√L女为国赴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躯,涌现了以许继慎、舒传贤为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在五十年代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中,六安籍有 108名,赢得了“将军之乡”的美誉。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六安大地留存了大量的革命遗迹和遗物。现已查实的革命旧址有346处, 文献、书刊、徽章、货币等革命文物3400余件。在革命旧址中,有著名的立夏节暴动、独山暴动、西镇暴动旧址,也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较高层次的军政机关驻地,还有体系完整的县级党政军和经济、文化机关旧址。目前已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的革命旧址群2处,省级文物保护的革命纪念地1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的革命旧址42处。六安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金寨革命烈士纪念馆和霍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常年开放,供人们瞻仰、凭吊。

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民族历史的载体。丰富而珍贵的文物资源,是六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辉革命历程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构成六安为安徽文物大市的重要因素,它同时也是六安的重要市情和独特优势。 因此,把六安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综合效益,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激励爱国热情,促进六安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